当前位置:飞翔号随笔日记

红色血脉心得体会抗击疫情

重温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心得感悟,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小小艺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红色血脉心得体会抗击疫情1

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红船精神引领党员前行,用初心坚守着对党员的誓言,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同心向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引我前行,促我奋进。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从党的非凡历程中学习到,我们党在低谷时期坚韧不拔的理想信念,在危机中砥砺奋进的勇气,让我们能够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我们一定要牢记革命先辈为革命事业付出的鲜血和生命,牢记新中国来之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更来之不易。我们不能忘记先烈,不能忘记我们党走过的艰难历程,要始终高举红色的旗帜,不断向前推进先辈开创的事业,不断发扬先辈的革命精神。更要做好红色基因的实践者、弘扬者、传承者,一心向党,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相信祖国的明天会更好!

典型就是旗帜,榜样就是力量!它们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榜样照亮了前行的方向,传递着无穷的正能量。他们都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有医者仁心、一视同仁、仁德治医的医务工作者;有在三尺讲台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教书育人的教师;有在疫情面前,克服一切困难奔赴在一线的诸多最美逆行者。

红色血脉心得体会抗击疫情2

一章:大疫不过三年!

这是中国先哲留下的一句话!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一个大宝库,人类文明发展的珍稀矿藏之一,在那里有太多经典精华智慧。身为一个流淌着华夏血脉的炎黄子孙,此生有缘入华夏,无怨无悔。那一抹中国红,于当今当世的我们而言,已入梦,已入心。我们是从历史深处走来,带着家国情怀,崇尚天下为公,倡导守望相助,从周代开始帝王们就春天祭日……渊源流长的中华文化,根深叶茂。

二章:难忘抗疫的三年!

从2020年1月武汉保卫战,到2023年1月国家卫健委部署中国抗疫调整政策开始实行:“乙类乙管”。这区间整整三年!是谁在踩着节拍走?三年了,新冠病毒变异株杀伤力已经明显减弱,抗疫三年——果断决策,政府担责,顶着巨大压力,终于换来了平静生活,可以举全国之力快速发展经济的2023年信步走来了!三年,不是一梦醒来,是少有的艰辛困苦的三年,是抗疫趋势向好的三年。这三年太多的心血太多的无奈太多的承受,也有太多的抗疫途中的奋斗与坚守,有汗水、眼泪与生离死别,也有太多感人肺腑的中国新时代的故事。

三章: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它不是一句口号,它是纲领,它更是行动。中国的党和政府在大疫来临和最紧张的日子,有力度有温度的保护中国老百姓,这三年——当然是很不容易。从这三年走过来的人,在疫情严重时间段没有、或者是当时少有感染,那就是受到人民共和国的保护……虽然,身临其境中有时感觉也很烦很焦虑,特别是在生活遇到困难的时候。但是,马克思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统一的世界观也是方法论。现在回头反思,就是要用尊重历史的观点来看。我们刚刚告别三年阴霾,刚刚和严重的有强烈致死率新冠病毒分手,刚刚步入大疫之后的第一个春天,感谢吧,感动吧,感恩吧!

四章:道路曲折,前途光明!

一个社会发展进步是一个实践过程,它有时候是一波三折,曲曲弯弯的向前走。毛泽东说过:“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必然王国”可以理解为面对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一个历史时期无能为力的状态。“自由王国”应该理解为人们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成为自然界也成为社会关系的主人的生命状态。可以说抗击新冠疫情的三年,我们中国乃至世界,都在接触认识逐步的更多了解病毒,我上边说了少有的艰难,但是我们对新冠病毒的认识也在与日俱增,更多了解,然后找到“克敌制胜”的良方,看到了未来的曙光。

五章:战斗正未有穷期!

鲁迅的话仍然在耳边想起,现在还不是唱赞歌的时候,要继续和新冠病毒战斗——“乙类乙管”。病毒依然传染,我们都要保护好自己,尽量注意,不要被感染或“再次感染”。相信有那么一天,人类定能从“必然王国”走进“自由王国!”相信吧!相信时间的力量,相信人类的力量,相信中华民族的力量,一代代人的付出,最后取得胜利。中国古代大诗人屈原就在他的《离骚》里,留下过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还是中国古代大诗人苏东坡对生命的美好期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六章:位卑未敢忘忧国!

如何比喻都有点蹩脚,我还说不上位卑与尊,我就是一个写些文字表达情怀的人,我这三年一直在电脑上,在手机上,在平台上留下我的感悟。当2022年第一波疫情强势来到武汉的时候,我真是好揪心啊,天天关注发展动态,与楚天一起哭泣。从钟南山1月到武汉,一直到4月全国救援武汉的医疗队撤离,我几乎没有停止地在社交媒体上发出积极的为武汉为湖北为中国抗疫鼓与呼的文章和诗篇,有四五十篇之多。“烟波江上使人愁”(唐.崔颢)。我常常被救助与被救助的感人细节,感动落泪。2022年我为贵州抗疫、重庆抗疫做了六七个视频,传播抗疫中的一种来自于普通人身上的闪光精神。我相信一切都会过去,中国抗疫在一步步抵达花开的彼岸,说着这就来到了2023年的我的春天,中国人的春天。

七章:经受考验和历练!

2022年12月我也没能幸免,被感染了,新冠病毒的威力的确在下降,后背酸痛四五天,咳嗽五六天,一共吃了4片布洛芬,两盒感冒灵颗粒又两瓶咳嗽药水,也就由阳转阴,期间没有发烧。和新冠病毒共存了三年,然后自己也阳了一把,经历百年难遇的一次疫情,与国同忧同进步,历史可见证,身心共成长,一度茫然与疲惫,但是终究还是坚强挺过,且仿佛看到了远方,活着就好。末了,想到两句唐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来源:新浪微博

红色血脉心得体会抗击疫情3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节点标注深深的印记。当流淌于沂蒙人民血脉中的红色基因密码,在抗击疫情的阻击战中一次次激活,沂蒙精神越发彰显出她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伟大力量。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临沂一些地方,根据疫情防控的要求,落实了管控措施。但作为人口过千万的大市,人们看到的,仍是它从容不迫的节奏,高效有序的运转,奋发图强的自信,毫无疑问,这是尽快战胜疫情的“加速器”。看似寻常最奇崛。在创造过一个个奋斗奇迹的红色热土上,关键时刻再一次支撑沂蒙人民“愈是艰险愈向前”的,是“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沂蒙精神的发扬光大,是红色基因这个最持久、最深沉内在力量的赓续传承。

这是为民情怀铸就的勇毅担当。沂蒙精神的产生,就是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人民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疫情当前,市委、市政府始终遵循“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科学研判,果断决策,精准施策;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深入一线、靠前指挥,一项项特殊时期的利民举措,大大减少了疫情对市民生活的影响。为几十万封控区家庭接连两轮免费配送蔬菜食品,开放黄码医院、定点药店保障群众就医购药需求,多渠道收集群众诉求,公布疫情防控咨询服务电话……桩桩件件,细致入微,想到了群众前边,办在了群众心上。

这是上下同欲形成的强大合力。战火硝烟中,沂蒙儿女“铁了心跟着党走”,沂蒙党政军民凝聚在同一旗帜下,为了共同的信仰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当下,市委、市政府疫情防控决战决胜一声令下,各级各部门闻令而动、听令而行,如臂使指;广大党员“请战出征”、英勇逆行,战疫情、守民安;人民群众识大体顾大局,加油鼓劲、守望相助。各级党组织和各行业主管部门纷纷发出通知或倡议,发动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投身抗击疫情会战;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出台实施细则保障疫情期间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用水、用气“欠费不停供”,一批爱心企业和公益组织捐赠物资为抗疫助力……汇成的滚滚洪流,势不可挡、无坚不摧。

这是无私奉献彰显的大义忠诚。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毁家纾难。而今抗击疫情,他们积极支持配合,自发奉献付出,自觉静态居家,做好个人防护,全力投入志愿服务。从机关干部、社区工作者到物业服务人员,拥有了一个共同身份——同疫情作战的战士。“让我来”“看我的”,成为最响亮的口号;24小时全天候,都是战斗时间;打地铺、睡沙发,站着扒拉几口盒饭,用于个人的时间总是压缩到最短。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让人泪目的故事一再上演:50多岁的志愿者因连续工作数日劳累过度,颈椎病复发被紧急送往医院;妈妈牵起12岁刚上初中的儿子的手,一起投入志愿服务;坚守工作岗位的护士长在辛苦忙碌的同时,不忘督促丈夫报名做志愿者……沂蒙人认准了的事,再苦再累也要干到底;克服再大的困难,也要抵达目标。

传承红色基因,必将让我们早日战胜疫情,也必将持续引领和激励着我们,攻坚克难,勇往直前,不断书写革命老区新辉煌,持续创造幸福美好新生活,守护好千万沂蒙人民的万家灯火。

临沂日报评论员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