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飞翔号随笔日记

滴灌喷灌设计心得体会范文

物联农业智控灌溉系统:节水省力又增产,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天山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滴灌喷灌设计心得体会范文1

棉田中使用的物联农业智控灌溉系统(资料图片)。陈华供图

天山网记者 高峰

“装了智控电动阀门,我的400多亩棉花地实现了高频滴水,水肥一体化浇水更匀,还省下人力加强其他田间管理,估算今年每亩地能增产籽棉30公斤左右。”10月21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新湖农场二连职工任宝赞对记者说。

任宝赞所说的“智控电动阀门”,其实是入选新疆2021年物联网创新和应用优秀案例的“天脉大田物联农业智控灌溉系统”。在天山北坡的五家渠—昌吉—石河子—奎屯—博乐沿线,已有2万亩实施国家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规模化推广工程的农田使用这套系统。

开发这套系统的博乐市新疆天脉农业智控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陈华说,该系统是在电动球阀上集成氮磷钾传感器、水势传感器、PH值和土壤温湿度传感器等田间常用的27种传感器,再加上一台智控执行器,就相当于把一台小型计算机安装在田间出水桩上,做到农民不下地、不下井就能灌溉作物。

13年前,自小生活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查干屯格乡的陈华,有感于当地农民经常大半夜打着手电筒下地浇水的辛苦,乘着国家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规模化推广工程的东风,创业开发智控灌溉系统。

“我们跑遍了全国提供自动化灌溉系统的厂商,没有找到一家能够生产满足北方大田农业灌溉需求的智控电动球阀。”陈华说,国内其他自动化灌溉系统终端使用的是电磁阀,只能完全打开或者关闭,无法精准调节阀门开闭,仅可以在平坦的小块土地上使用。

田间地下井安装物联农业智控灌溉系统,农民可以不下井实现远程控制浇地(资料图片)。陈华供图

陈华决定自主开发适用的物联网灌溉产品。为此,他吸纳了西安、深圳、北京、宁波等地从事硬件结构设计、电子电路设计、软件开发和通讯技术的技术人员,搭建起13人的技术团队。截至目前,这个团队共申请各类专利27项,已获得授权专利16项。从第一代简单加装流量计的电控阀,到加装智控执行器水肥一体化应用,目前这套系统使用的第六代产品利用太阳能面板发电储能,能够保证不间断供电。同时,得益于4G网络农田覆盖度的提高,远程控制中信号衰减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任宝赞已经是第二年使用物联农业智控灌溉系统,对这套系统的好处深有体会:“以前人工开阀费事,400亩地在每次轮灌中只能开阀一次放水10小时,水势太大抑制棉花生长。现在只要在手机上操作就能开关阀门,可以把每次浇灌10小时分成两个5小时来实现高频浇水,同时根据传感器传回的数据调节阀门的开合度,让浇水更均匀,有利于作物生长。”

“正因为我们的智控灌溉系统能够通过调节阀门大小保持滴灌带稳定水压,所以可以在小于30度的坡地上使用。”陈华表示,目前这套系统既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进行远程控制,也可以编写程序载入智能控制器按时开闭阀门以实现自动控制,而根据传感器数据触发阀门开闭进行灌溉的智能控制系统正在开发中。

打开电脑上的“天脉大田物联农业智控灌溉系统信息化监控平台”,陈华在办公室就能够清楚地看到使用这套系统的2万亩农田分布在哪里、每套系统的运行情况如何。他点开平台上显示的温泉县哈日布呼镇埃勒木图村的智控灌溉系统使用信息,兴奋地对记者说:“这个村有2000亩玉米地已连续两年使用了智控灌溉系统,运行情况良好。据我们所知,这是国内第一个在高秆作物田中使用的智控灌溉系统。”

“按照目前使用用户的口碑效应和订单,明年这套系统推广应用5万亩没有问题。”陈华说。



滴灌喷灌设计心得体会范文2

气质与性格(1)

作者:朱太平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 朱太平


朱太平校长清明节前夕带领全体党员和学生入团积极分子祭扫潜山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个性各异。生下来就个性各异。所谓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是个伪命题。星座、属相、血型、体型乃至八字不同,气质亦不同。因材施教,生下来就是。周岁看八十,古人诚不我欺也。

但教育是起作用的,否则自古到今,都那么重视教育干什么?成功的教育,会让孩子后天的性格掩盖先天的气质,扬其长而避其短。有些至关重要的素质,唯其气质各异,从小就要培养。

人性是稳定的,人是会变化的。后天的性格掩盖了先天的气质,是为变化;隐藏的性格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显山露水,渐次完善,是为变化。

在我看来,所谓变化,其实就是教育的本质。接受的教育越多,变化就越多;教育越成功,变化就越成功。不够优秀的孩子,需要的教育比优秀的孩子要多得多。从这个意义上看,二中这种类型的学校,更需要唤取教师更多的使命感,因为我们培养得越成功,社会的合格劳动者就越多。精英毕竟只是少数。

本文不想过多阐述学校教育,还是先谈一谈气质与性格。

气质是先天性的,无所谓好坏,每种气质都有优点、都有不足;但性格是后天的,后天培养的,性格有好有坏。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所谓好的一面,无非是能为环境接受的一面,或者说是指适应环境的一面;不好的一面,是不能为环境接受的一面,或者说是不适应环境的一面。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的人,培养能适应社会并对社会施加良性影响的人。其实也就是扩大本性中的适应面,缩小本性中的不适应面。

长时间的个体愿望或者外界压力所导致的行为性格的迁移,是为变化。这种变化是渐变的,长期的,非三两月、三两年有质的改变。这种变化的动力,或来自于个体愿望,或来自于外界压力,或两者并行。教育具有强制性,自然属于外界压力。当外界压力演变为个体愿望时,这种变化的进程自然会变快。

我是A型血,双鱼座,多血质,大学阶段当我接触到这些知识时,深以为然。热情、宽容、适应性强、富有韧性、冲动、脆弱、不自信、犹柔寡断等等。性格渴望上,希望自己稳重、果敢、冷静、执着。总之,年轻时,自己拥有的,以为本来就是如此;没有的,就希望拥有。十年基础教育、四年大学,再加上此后数十年的外在的和内在的努力,使自己变化了很多,以至于很多人以为我是O型血、胆汁质。我知道,自己气质当中所缺少的互补面,终于慢慢演化为性格的一部分,至少外在看来是这样。慢慢的对自己感到满意了不少。不谦虚的说,外在的和内省式的教育,在我身上体现的还算成功。

但这些,是以很多的痛苦与磨难换取的。教育与成长是个蜕变的过程,所以所谓愉快教育也是个伪命题。不要幻想着孩子不吃苦不受磨砺就能健康成长。

女儿的个性特质和我特别象。因此女儿的变化,一定少不了痛苦。她身上已经拥有其本身气质特征的不少互补面。她现在隐隐表现出来的表面柔弱而内心坚强,特别让我欣赏。当然,蜕变伴随着成长,会一直不断地进行下去,痛苦与成熟如影随行。人性的丰满,总是基于基础而不断发展扩张、破茧成蝶的。

除了我自己和女儿,周围很多人,虽然我没办法见证其一生的心路历程,但依旧隐隐感受到他们气质与性格的区别。比如夫人,天蝎座星座,但现在也变得温和、宽容,比如徐汉夫校长,血型为O型血,却是如此自制、文雅、内敛。

很多的例证。大凡优秀的人,其性格特点总是在互补着其气质上的不足。

教育对人性的把握要求准确。教育就是种植,不同的植物,所需要的水分、空气、阳光、肥料均是不一样的。所有教育的手段,不外乎类同施肥灌溉之类,前提均是首先要认清植物。

我不知道星座不同、出生年月不同、血型不同、体型不同的人,为什么其气质有着规律性的区别,目前还没找到相关文献,显示能用科学的方法找出其因果关系。但星座、属相、血型、体型甚至生辰八字等等影响着气质,这却是事实。

师范类院校应不应该开设这类课程?记得大学时心理学课程里对气质的血型说、体液说等等都有涉及,对星相之类却讳莫如深。似乎不妥。存在就是真理。西方很多知名大学,在对待人类心智研究方面的态度是开放的,甚至对灵异、轮回之类都能开展研究。我们不必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淖,但为什么对属于人的本质的东西不能开展研究呢?

一直以来,对此都有关注,可不可以做些期待?

不管如何,家长和老师,至少需要掌握一点心理学上的气质论,要知道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学生是什么气质。

滴灌喷灌设计心得体会范文3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科普中国智惠农民》本期邀请安徽丰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华中农业大学2023年安徽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学员潘中,请他讲述自己用农业新技术助力乡村振兴的故事。

“三千年读史无非功名利禄,九万里寻道终归诗酒田园。”理想的田园生活是什么样?我觉得不仅是鸡鸣鸟叫、诗情画意,更是运用科技解放双手的智慧生产。十四年来深耕农业,我觉得自己正在一步步接近理想的“田园生活”。

潘中在华中农业大学参加“头雁”培训项目

误打误撞闯入农业机械化蓝海

2008年大学毕业后,我进入了一家节水灌溉设备公司工作。一年后,积累了一定经验的我,决定开始自己承接节水灌溉工程。

创业初期,开拓业务困难重重。但我一直坚信,用心之处,必有所得。别人谈业务只给出一张报价表,我却会给客户一摞厚厚的方案,把施工图、完成效果以及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详细说明。就这样,我凭借真诚打动了越来越多的人,也拓展了更多新业务。

2010年,得益于国家鼓励土地流转的政策春风,安徽种植业开始向规模化、机械化方向发展,我们的事业也迎来春天,服务的客户涉及石斛种植、蔬菜种植、果园、经济林等多个产业,年营业额达五百多万。2011年,我和弟弟一起创办了合肥润绿灌溉有限公司。

潘中设计的节水灌溉设备

智慧灌溉解决种植痛点

随着节水灌溉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考虑将滴灌和施肥结合起来,但在操作过程中,很多人都会遇到农药浓度混合不均导致不同地块施肥效果差异大的问题。此外,农户还得每天到地里去查看土壤湿润程度、手动操作水阀,既麻烦又辛苦。

看到这种情况,我萌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设计一款远程操控设备,让农户在家中也能轻松管理田间工作。

2015年,我的公司承接了一个中日合作的农业设施建设项目,日本企业负责提供该项目水肥一体化系统的核心设备。当日方技术员组装设备时,我惊讶地发现,这个所谓“高端”设备实际上是由等比例注入泵、控制器和几个电磁阀等常见零件组成,但国内却没有企业组装研发。

我当即组建技术研发部门,投资两百万用于水肥一体化硬件设备和软件控 制系统研发。经过 4 年的努力,我们自主研发的水肥一体化设备诞生了。

但很快我们就发现了一个致命弱点:润绿智农软件平台无法实现完全智能化,不仅难以对湿度、温度、光照和相关设备联调联动,对收集的数据也不能进行有效分析。最终,这个投入了上百万的研发成果被当做几百元的废品卖掉了。

这次的失败也给了我一次反思自己的机会。我深刻体会到,不能对自己的能力过于自信,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事情应该交给专业人士去做。

2019年,我转变思路,委托专业物联网公司进行软件开发,最终研发出“润绿智农”物联网系统,利用智能传感器采集土壤和气象信息,及时发布数据预警,农户通过手机或计算机控制系统就可以实现远程监控。截至2022年,该系统用户已超过100家,分布在安徽、浙江、江苏、江西、湖北等多个省份。

润绿智农系统数据平台界面

数字赋能理想标准化农场

每次谈业务时,客户总是有很多疑问,比如什么是通风系统,什么又是雾化喷灌?我花了很多功夫解释,但客户们依然不太理解。他们疑惑,为什么不自己建一个标准化农场?这样既能向客户展示设备,又能实现农场自由。

这给了我新的启发。2017年,我创办了安徽丰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长丰县岗集镇流转了600亩的土地,着手打造心中的理想农场——丰阳农场,种植既耐旱又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碧根果树。

2019年,我开始在农场规模化应用润绿智能灌溉系统,当年节省了50%的人工成本,节水节肥也达到了30%。看着农场中的一颗颗树苗逐渐长大,并结出了丰硕果实,我体会到难以言说的成就感。这之后,我越干越上瘾,又相继投资建设了4个农场。

2021年,我投资200万元完善农场基础设施,投建了户外秋千、射箭场、烧烤区等娱乐设施,发展休闲旅游。截止2022年,农场已带动了60户农民参与进来,帮助他们实现在家门口就业,这些农民平均每户每年增收达到5000元。丰阳农场当年被评选为安徽省数字农业工厂。

潘中在丰阳农场与安徽省农科院专家交流

2023年,我有幸来到华中农业大学参加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在这里,我遇到了很多讨论数字助农、智慧兴农的同道中人,这更加坚定了我对数字农业的信心。我相信,随着数字化在农业领域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在未来,“种田”这份事业一定会吸引更多人加入。

讲述人:潘中 安徽丰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华中农业大学2023年安徽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学员

审核专家:王景伟 华中农业大学教育培训学院

策划组:宋雅娟 谢芸 武玥彤

通讯员:施丹 游子晴

来源: 光明网-科普中国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